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调查研究 > 调研成果 >

深入推进龙泉驿区军民融合发展的思考建议

时间:2018-06-26 09:24来源:未知 作者:区人大常委会 点击:
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加速推进,主要大国都在不断拓展军民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世界军民融合发展也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军民融合 [1] 主要

           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加速推进,主要大国都在不断拓展军民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世界军民融合发展也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军民融合主要是通过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从而实现国防安全和经济发展双重效应,最大限度使经济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把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确立了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同年8月,四川被确立为全国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中央明确要求四川依托成德绵地区,围绕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开展先行先试,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2016年,成都市做出了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战略决策。在此背景下,龙泉驿区提出建设西部军民深度融合引领示范区,打造千亿级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的目标。为此,全面梳理龙泉驿区军民融合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措施,对龙泉驿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龙泉驿区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是准确把握历史性机遇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国家将进一步强化顶层协调,陆续出台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快破解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龙泉驿区要紧紧抓住这一国家战略机遇,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发展,主动融入全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浪潮之中。

(二)是落实省市战略布局强担当的需要。四川省明确提出要通过5年努力初步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防军工战略基地、军地优势资源共享转化示范区、军民两用技术协同创新先导区、军民融合高端产业发展集聚区。成都市也提出要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加快构建成都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作为四川省、成都市汽车产业聚集区和军工资源富集地区,龙泉驿区理应在推动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创新、产业体系构建、核心载体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走在前列,为落实省、市全创战略布局强担当、做贡献。

(三)是充分发挥资源要素禀赋优势的需要。龙泉驿区拥有军民融合发展的优良条件,目前已逐步集聚了一批航天技术应用、汽车零部件配套、光学材料制造为主的军民融合发展企业和专业技术人才。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中优、东进发展战略下,全区军民融合资源要素亟待寻求更加有利的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出路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是龙泉驿区军民融合资源要素对接市场,不断释放军民融合发展红利的现实需要。

(四)是增强全区发展动能的需要。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龙泉驿区汽车产业开始进入发展平台期,全区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亟需寻找新的动力支撑。此外,全国传统汽车产业发展逐渐呈下行趋势,汽车产业逐步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龙泉驿区必须在进一步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充分挖掘区域内部军民融合发展蕴含的增长潜力,努力将军民融合产业培育打造成全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龙泉驿区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一)发展优势

一是宏观发展环境向好。现阶段,成都市正处于努力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历史阶段,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综合竞争力、发展潜力等均位居全国前列,宏观综合发展环境进一步趋好。作为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成都市“一心两翼”的核心区域和市委中优、东进战略的主战场,龙泉驿区天然拥有巨大的地缘和区位优势连续四年居全省十强县首位,经开区在全国219家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第27位,在西部排名第1,强劲的经济实力全区军民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军民融合资源本底扎实。成都是国家三线建设重点城市,国内十余家大型军工集团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成都包括龙泉驿区均有布局。龙泉驿区形成了以航天系和兵装系企业为主的军民融合发展格局,其中,航天集团旗下有14家企业,兵装集团旗下有12家企业。全区45家军民融合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和设有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均为18家,占比达到40%,军民融合资源本底扎实。

三是军民融合产业不断壮大。2016年,全区军民融合企业实现产值142.3亿元,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有6家,57.78%的军民融合企业产值上亿元。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全区64.3%的航天系企业、58.3%的兵装系企业,以及75%的其他类型军民融合企业产值均实现大幅提高,部分规模较小的企业甚至呈倍数增长。航天七院、光明光电、华川电装、宁江山川、一汽专汽5家军民融合企业成功入选四川省50户军民融合大企业大集团,占全市企业总数的六分之一以上。

四是汽车产业带动作用明显。近年,龙泉驿区按照成都市主体功能区战略定位,重点发展汽车整车、零部件和工程机械产业,培育打造大车都” 板块,加快形成汽车产业生态圈。先后引进11个整车(机)制造龙头项目和300余个关键零部件项目。2016年,全区实现整车产量111.6万辆,汽车全产业链产值达1519.6亿元。汽车产业的长足发展,为全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形成良好的带动作用。

(二)发展劣势

一是军民融合机制系统设计不足。目前,虽然龙泉驿区先后出台《龙泉驿区关于加快军民融合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试行)》《龙泉驿区军民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政策措施,规划构想,但与国内军民融合先进地区比,全区在军民融合发展的平台建设、载体建设、渠道建设、发展环境营造等方面,仍然缺乏系统设计和制度安排,加之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的配备不足,对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协调和推动作用不显著。

二是军民融合渠道和平台拓展不够。目前,尽管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军民融合领导小组,也与少数军工企业建立了定期联席会议制度,但相关工作落实力度还不够,军工单位、民口单位 “两张皮现象依然存在。区内主管部门、民口单位与各大军工单位、科研院所互动交流不足,各方资源共享、协调研发、供需对接、成果展示等融合渠道和平台支撑不够,军转民、民参军、军民混改等工作受到影响。

三是军民融合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2016年,全区军民融合企业产值仅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的7.4%,军民融合企业总数也不足全区企业总数的5%,仅6.7%的军民融合企业设有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综合来看,军民融合产业无论是与区内的汽车产业,还是成都市青羊区、绵阳市等地区的军民融合产业相比,龙泉驿区军民融合产业整体规模都相对偏小,综合竞争力仍然较弱,对全区经济发展支撑力度不够。

综上分析,龙泉驿区独有的地缘优势、扎实的军工资源本底、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等优势,为全区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壮大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也面临着制度化系统化设计不足、渠道平台建设不够、综合竞争力不强等劣势。总体上看,龙泉驿区军民融合发展的优势远大于劣势,亟需坚定信心、紧抓机遇,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放大优势、弥补劣势,有序推动全区军民融合发展。

三、龙泉驿区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思考建议

当前是龙泉驿区实施市委东进、中优战略、建设先进汽车智造区、美好生活品质城的关键时期,更是建设西部军民深度融合引领示范区攻坚期,应立足全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需求,加快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一)强化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组织实施。围绕全省、全市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要求,形成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管理机构、人才队伍、工作机制和有效措施,明确全区军民融合发展的工作步骤。

一是加快设立军民融合发展局。将军民融合发展局设置为区政府直属机构,赋予其主管全区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职能,形成军民融合工作专人、专事、专责格局。加强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的协调作用,构建统一高效的协调沟通体系,全面统筹全区军民融合发展工作,及时处理和解决军民融合发展中各项问题。

二是强化军民融合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切实发挥军民融合发展规划的引领作用,注重军民融合发展规划与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有机衔接,推动军民融合产业科学布局、高点起步。及时制定军民融合规划的细化实施方案,强化规划实施中期检查、终期评估等环节的管理,进一步增强规划的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加大对规划的执行力度,增强规划的约束性。

三是将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制定军民融合发展任务清单,编制任务分解表,将军民融合发展工作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并纳入部门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军民融合发展工作跟踪督办机制,制定重点督办清单,各部门按月通报进展情况,加强协调督办,切实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二)加强军民融合渠道和平台建设。具体针对龙泉驿区军工单位、民口单位两张皮以及政府部门与军民融合单位沟通不足等问题,着力构建畅通高效的军民融合渠道和平台。

一是建立军民融合多方联席会议制度。利用成都市与航天七院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的契机,强化与航天系、兵装系及其他类型军民融合企业的沟通协调,加快建立多方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区军民融合领导小组主持召开,会议常设机构设在区军民融合发展局,及时沟通协调军民融合重大问题,畅通区内军民融合主体沟通渠道。

二是创建军民融合发展产业联盟整合区内从事军民融合产业研发、生产的军工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口单位等力量,建立军民融合发展产业联盟,形成军民融合主体战略同盟和利益共同体,共同构建贯通军民融合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军民融合技术服务体系,培育军民跨界融合发展生态圈,推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

三是拓展新型军地对接融合渠道。利用各级国防科工系统工作联系,整合发挥国防动员、双拥机构的力量,构建与军方直接沟通对接渠道,通过加强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军民融合发展动态、军方产品技术需求,强化推广宣传全区产业、企业、技术、资本、人才优势,促进军地深入合作。

(三)成立军民融合发展服务中心。围绕军民融合发展信息不对称、资源共享难、供需对接效率低等问题,采取军民融合发展局+公司(中心)模式,共同出资成立有区域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服务中心,培育打造中心的三大功能。

一是打造军民融合信息发布功能。为全区军民融合单位提供政策指导、信息咨询、金融服务等,跟踪发布国家及省市军民融合政策措施、发展形势等最新信息,每年发布全区军转民、民参军年度推广目录、组织军民融合发展论坛峰会,不定期发布全区军民融合发展成果,推进全区军民融合发展理念创新、信息互享、资源共享、成果转化等工作。

二是打造军民融合资源共享功能。联合全区航天系、兵装系军民融合企业、科研院所,充分利用其学科、人才优势,以及先进测试仪器、生产设备、中试平台等科研资源优势,在不泄露军事机密的情况下,建设全区军民融合专业人才、科研设施设备资源库,让各军民融合主体能够便捷地对接使用需要的人才和设备,实现军民融合资源共建共享。

三是打造军民融合技术交易功能。及时发布区内外军民融合供需信息、产品和新技术研发信息等,提高军工单位和民口单位等行业主体间的技术交易服务水平,逐步构建为军民融合发展的产业园区、科研院所、企业等主体提供供需对接、技术交易、成果转化、信息发布、投融资等专业服务的综合公共服务中心,为全方位推进军民融合提供基础保障。

(四)加快军民融合发展园区建设。充分利用被列为省、市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园(基地)的机遇,加快推进专业化品牌化军民融合示范园建设,依托园区招商促建,做强创新能力,做大产业规模,加速形成全链条军民融合产业集群。

一是加快推进航空航天产业园建设。依托航天七院等机构,参考天府国际生物城建设模式,在经开区北区规划建设面积不低于10平方公里的航空航天产业园,主要发展航空航天装备、高端装备和特种新材料产业制造。

二是加快推进兵装工业园建设。以汽车产业基础和兵装集团为依托,重点培育发展汽车电子、汽车减震器等制造业,延伸和拓展全区汽车产业链,支持有条件的军工单位军转民进入汽车制造行业,加快打造兵装汽车零部件工业园。

三是加快推进军民融合科技孵化园建设。加强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合作,以已建成的中物科技研发总部基地为载体,建设军民融合科技孵化园,将其打造为军民融合产业培育孵化基地,逐步形成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五)构建军民融合发展政策支持体系。强化政策支持力度,主动融入军民融合发展大势,营造积极开放、竞争合作、充满活力的军民融合发展环境。

一是加大军民融合发展政策扶持力度。针对全区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建设、军转民”“民参军、招商引资、军民混改等具体问题,加快出台囊括融资、用地、税收、人才等关键要素保障的集成型政策包,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高含金量的政策支撑。

二是构建军民融合发展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区内金融服务机构围绕军民融合产业链布局资金链,为军民融合企业定制融资产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军民融合发展。加快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初始规模可在20亿元左右,制定出台基金管理办法,明确基金重点支持军民融合主要项目和领域。

三是主动融入全国全省军民融合发展大势。积极构建开放合作体系,主动融入全国全省军民融合发展大势,以航天七院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为突破口,支持军民科技成果的合作实施、转让、对外投资,支持科研人员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创办、合办科技型企业,推动军工单位优势科研资源向社会转化,促进军民融合的人才、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分隔线----------------------------